9月11日下午,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华龙数字艺术公共实训基地,在实训楼东阶梯教室成功举办数字媒体专业“短剧行业需求与挑战”专题讲座。副院长邢杨梅、平面教研室主任宋艳萍,华龙数字艺术公共实训基地校长何军、副校长吴政辉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,平面教研室全体教师及23、24级数媒(技师)专业学生代表共同参与,讲座由宋艳萍主持。
首先,邢杨梅结合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,指出当前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,短剧行业已成为吸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领域。她提到,学院始终致力于“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以实践能力为核心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此次联合华龙数字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举办专题讲座,正是为了让学子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、了解岗位真实需求,帮助大家将课堂知识与行业实践精准对接,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聆听、积极思考,将讲座所学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动力。
随后,何军接续发言。他结合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,进一步阐述短剧作为“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文艺形态”,在推动文化传播、赋能千行百业中的重要作用。他提及,信息工程学院与华龙数字艺术公共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、实训教学等方面已有长期紧密合作,此次讲座既是双方协同育人的又一实践举措,更是为学子搭建“从课堂到行业”的衔接平台,期待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,主动汲取行业经验,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基础。
 
讲座核心环节,主讲人实训基地张志勇老师围绕“短剧行业需求与挑战”,从行业发展方向、岗位核心要求、技能提升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分享。他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、郑州市“微短剧创作之都”工作实施方案(2025-2027年)等政策导向,明确短剧行业正从“快速增长”向“高质量发展”转型,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基础操作能力升级为“技术+创意+协作”的综合能力。以行业(企业)招聘需求为例,他具体拆解短剧剪辑师、后期剪辑组长等岗位要求:既需熟练掌握PR、AE、达芬奇、剪映等专业软件,还需具备短剧节奏风格把控、剧本与镜头语言理解、团队协作及项目管理能力,尤其强调“实战经验”与“内容思维”在职业竞争中的关键价值。
针对数字媒体专业学子的技能提升,张志勇老师给出具体建议:要深入把握短剧“快节奏、高粘性、题材丰富”的特点,熟悉行业高热内容规律;通过“拉片”分析、素材积累、试剪实战锻炼剪辑思维;同时养成规范文件管理、多备份工程文件、主动收集空镜头与音效素材等良好工作习惯。此外,他还分享了“三机位拍摄技巧”“音乐在短剧中的场景应用”等实用知识,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,现场师生认真聆听记录,互动氛围热烈。
此次数字媒体专业专题讲座的举办,让学院数媒专业学子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岗位核心需求,明确了专业学习的重点与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