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能制造学院近期举办的"雷锋精神永传承"主题演讲比赛中,24秋工业机器人技师班学生郭子豪、高雨轩、刘博昱三位同学以真挚的情感、生动的案例和精湛的表达,从10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斩获第二名、第三名和第六名的佳绩。这场思想与技艺交融的赛事,不仅展现了当代职校生的精神风貌,更彰显了雷锋精神与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度融合。
一、以匠心守初心,技术精度传递人文温度
参赛选手结合专业特色,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鲜活案例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:
“螺丝钉精神”的智造升华:选手以车间实训中团队协作攻克传感器调试难题为例,讲述如何用"精益求精"的工匠精神打磨每一行代码、校准每一个参数,让冰冷的机械臂承载起服务社会的温度。
“助人为乐”的工科表达:分享班级同学自发参加"IT守护者联盟社团",利用课余时间为西校区多媒体维修的暖心故事,诠释技术技能服务社会的职业担当。
“干一行爱一行”的青春誓言:通过对比传统制造业与智能生产的变革,展现新时代工匠将个人理想融入智能制造强国梦的坚定信念。
二、评委点赞:技术精度与人文关怀的双重革命
赛事评委、智能制造学院梁伟书记高度评价:“选手们将雷锋精神的'为人民服务'内核,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'技术精度''创新实践'完美融合。他们提出的'有温度的智能制造'理念,正是职业教育培养'大国工匠'的应有之义。”
三、以赛促学,雷锋精神浸润技能成长
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班级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日常培养的生动实践:
“雷锋工匠”双导师制:企业工程师与思政教师共同指导,在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训中融入助老助残设备设计的社会责任教育。
“技能+公益”特色活动:定期前往社区开展智能设备科普,用专业知识服务银发群体,让技术学习迸发人文火花。
“匠心传承”文化角:教室设立的雷锋语录与工匠精神对照墙,成为班级精神建设的亮丽风景线。
四、青春宣言:做智能制造时代的“螺丝钉”与“追光者”
正如郭子豪同学在演讲中所言:"在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里,我们既要成为精准无误的'螺丝钉',更要成为温暖社会的'追光者'。"24秋工业机器人技师班将以荣誉为起点,继续在专业学习中践行雷锋精神,让青春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绽放绚丽光彩!